• 三级甲等中医院
  • 六安市肿瘤防治研究所
  • 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 回到旧版
  • 无障碍浏览
  • 长者版

    糖尿病科

    时间:2022-11-01   浏览次数:32599

       

    六安市中医院糖尿病科2006年成立至今,市级重点学科,六安市以中西医结合诊治内分泌、代谢疾病的专业科室。设有专科病房和门诊,病房47张,医护共20人,高级职称四人,主治医师二人,硕士五人。

    科室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理论与手段诊治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痛风等内分泌代谢疾病,尤其针对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治疗获得同行及病人的一致好评。近年来临床诊疗范围不断拓展,治疗上紧跟国内外前沿新技术,运用胰岛素泵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强化治疗,同时广泛开展临床适宜诊疗技术(针灸,足浴、穴位注射、熏灸、中药灌肠、八段锦等)防治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科室拥有日本多普勒血流探测仪、美国深感觉定量检查仪、经皮氧分压测定仪、胰岛素泵、罗氏末梢血糖检测仪、多功能心电监护仪、TDP灯等先进设备。目前开展的内分泌疾病有关的检查项目有:1)甲状腺功能测定,2)糖化血红蛋白,了解糖尿病患者2-3个月的平均血糖变化。3)尿微量白蛋白测定,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肾脏病变。4)完善了胰岛β细胞功能检测项目如胰岛素和C肽的测定等。5)糖尿病各项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综合评估。6)与我院眼科联合诊断、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本科室目前位于六安市中医院院内停车场边西楼二楼,科室电话0564-3597328

     

    科主任陆俊锋副主任医师,糖尿病科主任,安徽省内分泌学会委员,六安市内分泌学会主委,1993年毕业于安徽中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内科临床工作,至2000年到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进修学习内分泌专业一年,学习期满后回院即主要从事内分泌代谢及临床诊疗工作,擅长治疗糖尿病、糖尿病急症及并发症、甲状腺疾病,以及其他代谢内分泌疾病。

    曹瑞,六安市第一届内分泌糖尿病分会委员,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安徽中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急慢性并发症、甲状腺疾病、痛风以及其他内分泌代谢疾病。

    蒋晓飞,六安市第一届内分泌糖尿病分会委员,副主任医师,毕业于蚌埠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擅长治疗糖尿病、糖尿病急症及并发症、甲状腺疾病、痛风等。

    温泉,六安市第一届内分泌糖尿病分会委员,主治医师,毕业于武汉科技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擅长治疗糖尿病、糖尿病急症及慢性并发症、甲状腺疾病、痛风等。

    袁怡,六安市第一届内分泌糖尿病分会委员,副主任医师,硕士,毕业于浙江中医药大学内分泌方向研究生,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急症及慢性并发症、痛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周鑫,六安市第一届内分泌糖尿病分会委员,主治医师,硕士,毕业于安徽中医学院内分泌方向研究生,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糖尿病急症及慢性并发症、甲状腺疾病、痛风等。

    李波,硕士,住院医师,糖尿病及甲状腺疾病相关诊治。

    胡晶晶,硕士,住院医师,糖尿病及甲状腺疾病相关诊治。

    高浩,住院医师,糖尿病及甲状腺疾病相关诊治

    裴敏  主管护师,糖尿病科护士长

    安徽省首届糖尿病专科护士,荣获优秀护士称号。熟知糖尿病的饮食治疗,运动疗法、药物使用及病情监测;熟练操作糖尿病足中药足浴、穴位按摩、中药灌肠等技术。

     

    中医特色

    科室坚持突出中医特色,结合现代医学诊疗技术,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在对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防治研究方面,尤其是对糖尿病及其急、慢性并发症、甲状腺疾病、肥胖、痛风及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的治疗,如以中药内服、外用,推拿,按摩,针灸,穴位注射、食疗药膳,八段锦等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药复方辨证论治糖尿病即消渴、甲亢即瘿病,能很好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如心中烦热、口干口渴多饮多食、乏力、多汗、睡眠差、心悸、便秘、腹泻、肢体麻木等。中药足浴、推拿、按摩、穴位注射等中医特色治疗方法治疗糖尿病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取得显著效果。

    针对疾病临床的特点和传变规律,采取中西医综合治疗措施,注意辨病辨证相结合传统中医学的宏观辨证与现代科学的微观辨证相结合,疗效显著。

     

    糖尿病科普知识

    一、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我国最早的古典医书《皇帝内经》就有关于“消渴病”的记载,也就是消瘦加上烦渴。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是一种病因十分复杂的终生性疾病,是慢性的全身性代谢性疾病,其基本生理特征是血糖水平增高,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或者β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而引起的。血糖增高时可以出现三多一少,也就是指吃的多、喝的多,排尿多、以及体重减轻的典型症状,但多数患者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仅在体检或出现并发症时才被发现血糖升高,从而贻误了治疗时机。长期血糖增高会导致多器官组织损害,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心脑血管、肾、视网膜及神经系统的病变等,严重时可发生急性酮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甚至威胁到生命。   

    二、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糖尿病发病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不过下列因素可能会增加糖尿病发病的危险。(1)有亲属,尤其是一级亲属,患糖尿病者;(2)饮食过多而不节制,营养过剩;(3)肥胖或超重,特别是体重指数[BMI=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大于25者,另外腹部肥胖者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4)高血压、高血脂及早发冠心病者;(5)以往有妊娠血糖增高或巨大儿生育史,有多次流产者;(6)年龄40岁以上者。国内外资料都表明40岁以上中老年糖尿病患病率较年青人显著增高;(7)饮酒过多者

    三、糖尿病的流行情况和社会危害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04年全世界约有糖尿病人1.94亿,预计到2025年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将增加到3.66亿人。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患病率在发展中国家增加的速度特别快,甚至远远超过发达国家,特别是那些经济和生活水平发生剧变的国家,还有富裕国家中的贫困民族,糖尿病的流行状况令人堪忧。   我国是糖尿病患者最多的三个国家之一,据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2.6%,估计全国糖尿病患者达到2000多万,城市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与1996年糖尿病抽样调查资料相比,大城市20岁以上糖尿病患病率由4.6%上升到6.4%、中小城市由3.4%上升到3.9%

    四、怎样早期发现糖尿病?   

    由于糖尿病的早期不一定出现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的“三多一少”典型症状,而典型症状的出现,就有可能意味着病程长,病情较重了。尤其是2型糖尿病更是如此。因此早期发现糖尿病尤为重要。中老年、肥胖者、高血压患者,高血脂等都是糖尿病的易患因素。有以上情况的人群应定期到医院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糖尿病。另外,当出现以下症状应考虑是否与糖尿病有关。1.常发生疖肿或毛囊炎等皮肤感染;2.有异常分娩史,如有原因不明的多次流产史、死胎、死产、早产、畸形儿或巨大儿等。3.女性下身瘙痒,按阴道炎治疗效果不佳;4.男性性功能障碍,排除了泌尿生殖道局部病变;6.年轻患者发生动脉硬化,冠心病,眼底病变等。   

    五、糖尿病的预防

    众所周知,糖尿病与冠心病、肿瘤并称为人类生命的三大杀手。但是,糖尿病是可以预防的。糖尿病的预防应构筑三道防线,医学上称之为“三级预防”。哪三级预防呢? 一级预防: 是树立正确的进食观和采取合理的生活方式,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糖尿病的发生率。糖尿病是一种非传染性疾病,虽有一定的遗传因素在起作用,但起关键作用的是后天性的生活因素和环境因素。现已知道,热量过度摄入、营养过剩、肥胖、缺少运动是发病的重要原因,而这些原因是和人们的进食观、生活方式息息相关的。热量摄入适当、低盐、低糖、低脂、高纤维、维生素充足,是最佳的饮食配伍。对体重进行定期监测,将体重长期维持在正常水平是至关重要的。体重增加时,应及时限制饮食,增加运动量,使其尽早回落至正常。不要到体重明显增加时才采取措施。运动要成为生命的一个有机成分,养成终生习惯。运动不但可以消耗多余的热量和维持肌肉量,而且能提高充实感。要杜绝和戒掉一切不良嗜好,要戒烟少饮酒。属于高危人群者,如双亲中有患糖尿病,而本人又肥胖多食、血糖偏高、缺乏运动者,尤应注意预防。二级预防: 是定期测量血糖,以尽早发现无症状性糖尿病。应该将血糖测定列入中老年常规的体检项目,即使一次正常者,仍要定期测定。凡有糖尿病蛛丝马迹可寻者,如有皮肤感觉异常、性功能减退、视力不佳、多尿、白内障等,更要及时去测定和仔细鉴别,以期尽早诊断,争得早期治疗的可贵时间。要综合调动饮食、运动、药物的手段,将血糖长期平稳地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不可满足一时的控制。空腹血糖宜在120毫克%以下,餐后血糖在170毫克%以下,反映慢性血糖水平的指标--糖化血红蛋白应在7.0%以下。还要定期测定血脂、血压、心电图,这些都是血糖控制的间接指标。  三级预防: 目的是预防或延缓糖尿病慢性合并症的发生和发展,减少其伤残和死亡率。糖尿病人很容易并发其他慢性病,且易因并发症而危及生命。因此,要对糖尿病慢性合并症加强监测,做到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是其要点,晚期疗效不佳。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常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使病人能长期过上接近正常人的生活   

      有学者把糖尿病的预防归纳为四个一点,即多懂一点、少吃一点、勤动一点和放松一点。多懂一点,就是对糖尿病的知识多懂一点,对其危害多懂一点,对其防治措施多懂一点。少吃一点,就是让摄取的总热量少一点,不只主食要少吃,而且副食,特别是高热量的副食也要少吃。勤动一点,要经常保持一定的运动量。这样控制了饮食,再加上增强了锻炼,体重就不至于过胖。放松一点,是指心理调节方面的问题。一个好的心态对糖尿病的预防也是有其积极作用的。因为吃得多、锻炼少容易引起血糖升高,各种心理不平衡会进一步加强胰岛素抵抗,促使糖尿病的发生。

    六、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优势

    1.对糖尿病前期进行干预 一部分糖耐量异常的患者会长期保持糖耐量异常状态,另一部分患者会逐渐恢复正常,还有一部分会逐渐发展成为糖尿病。我国每年有大约10%左右的糖耐量异常患者进展为糖尿病。糖耐量异常进展为糖尿病之前称为“糖尿病前期”,虽然还不是糖尿病,但同样存在高血糖损害和慢性并发症逐渐发生的可能性。对这部分人群,在认真进行饮食管理与运动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中药调理,可以对血糖和血脂进行有效干预,可以降低50%的糖尿病的发生率。

      2.治疗轻中度2型糖尿病 临床上,时常可以见到轻中度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血糖不太高的老年患者,在饮食和运动的基础上应用中医药治疗,就可以将血糖控制在满意的范围。

      3.对血糖控制良好但症状缓解不明显的患者进行治疗 临床上,有些经过综合治疗后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仍然存在一些症状,如口干又不想喝水,疲乏无力,体弱多汗等气阴两虚的表现,西医对此没有更好的治疗方法,这时可以充分发挥中医的优势,采用益气养阴、填补肝肾、清热利湿等对症治疗的方法,取得良好疗效。

      4.协助降低血糖,减少西药的剂量 西药降糖的疗效肯定,但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有些患者为了将血糖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用的西药剂量比较大,而长期大剂量地使用西药必然给身体带来一定的损害。这时如果加用中药治疗,在方药合理的情况下可以逐渐减少西药的使用剂量,协助平稳降糖。

    5.预防和治疗早期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常见有肾病、眼底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西医还缺乏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在综合治疗、血糖控制良好的基础上,配合中医辨证论治,可取得良好效果。实验证实,西药加中药可以明显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如采用补肾固摄等方法治疗,可以使患者尿蛋白排出减少,保护肾功能,减少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采用补益肝肾、活血通脉等方法治疗,可以促进眼底出血渗出的吸收,提高患者的视力,延缓并发症发展;采用补益肝肾、舒筋通脉的方法治疗,能够明显缓解肢体凉、麻、痛的神经病变症状。

    七、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有自己的特点: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和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研究水平从细胞水平发展到分子酶学、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范围从单纯降糖发展到降低血脂、改善微循环等。尽管新的口服降糖药不断涌现、胰岛素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中医药综合疗法对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以疗效稳定,无毒副作用,调节机体内环境,改善体质,减轻胰岛素抵抗状态,调节糖脂代谢,增强糖自稳等优点,在轻型、中型糖尿病的防治工作中占有一定优势,特别是对于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疗效显著。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与中医学的相互渗透,糖尿病中医药治疗机制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河南康复中心医院糖尿病研究室对“证”的深入研究,建立了“辨证客观化”、“诊断定量化”、“证候规范化”等与客观指标的关联体系,使糖尿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入更高层次,从临床实践中筛选出一批疗效可靠的方药,不论从广度和深度上都达到了新的水平,为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走向世界,与世界医学接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科室动态

  • 无记录..
  • 专家介绍

  • 无记录..
  • 六安市中医院公众号
  • 六安市中医院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