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级甲等中医院
  • 六安市肿瘤防治研究所
  • 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 回到旧版
  • 无障碍浏览
  • 长者版

    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多学科合作团队(MDT)模式为肿瘤病人血管通路保驾护航

    时间:2023-03-06   浏览次数:388


      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诊疗模式是一种新的管理理念,该模式是以患者为中心,以循证医学为指导思想,以团队为基础的多学科工作模式,能够让患者得到最佳治疗体验。静脉治疗是肿瘤专科常用治疗方法,而随着静脉导管的种类不断增加,其适用范围和留置时间存在多重选择,建立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多学科合作团队(MDT)模式的血管通路小组可提高肿瘤患者静脉输液治疗的科学性,降低血管通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静脉输液治疗的满意度。

      六安市中医院2005年在全市率先开展PICC导管置入及维护,随后相继开展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术、输液港(PORT)维护、腔内心电图尖端定位PICC置管技术、上肢中长导管置入,经大腿中部股静脉留置PICC、CVC导管代替中长导管经大腿中部股静脉置入、颈内静脉留置PICC导管、开展医护一体化输液港置入等。2018年成立PICC专科护理门诊,并建立专科护士为主导的多学科合作团队(MDT)模式的血管通路小组,血管通路小组成员包括静疗专科护士、肿瘤科医生、临床药师、血管外科医生、影像科医生、介入中心等,MDT血管通路小组参与血管通路选择,置入及导管带管过程中管理,并发症处置等。提高肿瘤患者静脉输液治疗的科学性,保证患者安全。

      近三年来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血管通路小组业务量逐年提高,PICC门诊每年置管500-600例,置管一次成功率达99%以上,导管年维护量达3000人次、输液港年维护量800人次,每年处理PICC及输液港并发症约100余例。近日血管通路小组就快速成功处理1例导管异位的患者。

      患者赵某,男,54岁,因肺癌术后在外院化疗后Ⅳ度骨髓抑制伴发热入住六安市中医院放疗科二病区,由于患者在外院采用外周血管化疗四个疗程,外周血管已破坏非常严重,本次入院治疗需要静脉输注抗生素,刚入院责任护士评估患者血管后建议患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以外院就诊没有置管拒绝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抗生素需要8小时输注一次,由于患者外周血管损伤严重,静脉留置针1天就需要更换,入住一周后患者同意置管,责任护士将患者就诊经过简要汇报给PICC门诊专科护士,专科护士查看患者就诊经过及下一步治疗,考虑到患者只需要化疗2疗程就治疗结束,从卫生经济学及无创考虑选择PICC导管最适宜,随后建议主管医生下PICC置管医嘱,签署置管知情同意书,护送患者至PICC门诊置管,PICC门诊专科护士邵敏老师当天负责置管,邵敏老师有多年置管经验,十几分钟就完成置管准备及穿刺,当天给赵某送PICC导管过程中多次送管,PICC导管都会误入右侧颈内静脉,最后一次送管邵敏老师采取边冲管边送管方式,导管未再进入颈内静脉,但置管经验丰富的邵敏老师仍然不踏实,随即给患者导管无菌包裹固定,让患者到放射科检查胸片了解PICC导管位置,同时汇报万玉莉护士长,万玉莉护士长在肿瘤科工作快20年,有着丰富置管经验,PICC门诊每年置入几百根导管,每年总会几例患者置入不顺的情况 ,她立即查看患者病历了解患者情况并同时联系DSA室,检查胸片了解PICC导管尖端位置放射科都会第一时间给予拍摄,导管尖端位置异常第一时间汇报PICC专科门诊,就在万玉莉护士长联系介入中心时,放射科老师第一时间告知患者导管尖端位置异位,在头臂静脉与颈内静脉处打折,尖端位置在上腔静脉入口处,放射科老师建议在DSA可视下调整。

      DSA室徐丰乐护士长立即开展协商,很快做好接诊患者准备,万玉莉护士长非常熟练的开展DSA下调管操作,在DSA下可以直观导管走向,由于患者右侧锁骨下静脉与头臂静脉角度较小,几次送管都误入右颈内静脉,置管经验丰富的万玉莉护士长把PICC导管内支撑导丝外撤近5cm后利用血液向心流向动力缓慢送管,很快PICC导管送入上腔静脉,在DSA可视下将导管送入上腔静脉与心房交界处。

    image.png

      多学科通力合作1例复杂的置管过程也仅仅用了1个多小时,患者对置管处置过程非常满意。


    专家门诊时间:


  • 六安市中医院公众号
  • 六安市中医院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