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息息相关,除了牙齿之外,口腔内肉眼可见之处都是口腔黏膜的“地盘”。那么,如何守护口腔黏膜健康?有哪些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又该如何防治呢?
健康的口腔黏膜应具备“六要素”,即湿润、柔软、粉红色、有弹性、光滑、连续。当口腔黏膜的弹性发生改变并出现下降,或口腔黏膜出现突起、溃破、干燥等症状时,就应引起警惕,及时就医。口腔黏膜出现异常时,往往潜藏着一定的健康风险。不同于胃肠道黏膜,深藏在人体内部,必须借助胃镜、肠镜等才能观察,口腔黏膜张口即见。而数以百计的疾病会导致口腔黏膜出现各种各样的异变,因此,口腔黏膜可以成为监视身体状况的“前哨站”。如:舌乳头萎缩、口腔溃疡,应该警惕贫血;口腔溃疡长期不愈合、牙龈苍白,有可能是白血病;口腔黏膜出血严重,需要检查是否患有血友病。留意口腔黏膜的异常状况,有时就能早期发现一些不易察觉的全身性疾病。
有哪些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又该如何防治?
复发性口腔溃疡:局部规范用药,勿信勿试偏方
在所有口腔黏膜病损中,口腔溃疡非常多见,也极具代表性。口腔溃疡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影响颇多,不但会在饮食时感觉疼痛,影响日常营养的摄入,还可能对全身健康造成影响。
生活中,许多人备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困扰,它也被称为“复发性阿弗他溃疡”。这种溃疡具有复发性、周期性、自愈性的特点,从1个月出现1次,到1周出现1次,均有可能,发生的位置也会不断变化。即使不用药处理,也会在一段时间后自愈,时间从1周到1个月不等。免疫系统、胃肠道疾病、贫血、微量元素缺乏、内分泌问题等,都会诱使口腔溃疡的出现。除了一些全身性疾病,如克罗恩病等之外,白塞病、口腔结核等,也会导致口腔溃疡的出现。
复发性口腔溃疡虽然很“烦人”,却没有危险性,但若溃疡固定在一处,且超过2~3个月未自愈的,建议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接受进一步检查,排除癌变的可能。
温馨提醒,一些网传治疗口腔溃疡的偏方不可信,大众切勿擅自尝试。在患处涂抹不对症的药物,反而会刺激伤口,使病情加剧。
一般来说,在口腔溃疡症状较轻时,可在局部应用含漱剂、含片、散剂、膜剂等消炎止痛药。目前,医院中使用较多的含糖皮质激素局部制剂,可有效减轻疼痛,促进溃疡愈合。我院已引入针对口腔溃疡的中药含漱剂,溃疡症状较重时,建议及时前往我医院,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药物进行治疗。
创伤性口腔溃疡:残根残冠及时治,癌变风险须警惕
导致口腔黏膜溃疡的原因有很多,机械性的刺激是重要因素之一。这一现象在老年群体中尤为常见。长期不愈的创伤性溃疡出现癌变的可能性相对较高。
中老年人的牙齿常会因为各种原因出现缺损,如果不加以修复或是修复体制作不良,尖锐的角或锋利的边缘都可能损害口腔黏膜,久而久之造成创伤性溃疡。这类患者在溃疡治疗的过程中,要对残根残冠进行去除或修复,对不良的修复体进行调整,去除容易导致创伤的刺激物。
口腔潜在恶性疾病因具有上皮异常增生、癌变倾向的特征,同时具有复发和多次癌变可能性,因此需要定期随访。
口腔白斑病:先精准筛查,再微创治疗
口腔白斑是口腔黏膜最常见、最多发的口腔潜在恶性疾病之一,是世界公认的口腔鳞癌的重要来源。临床治疗口腔白斑的方法主要包括癌化学预防治疗、手术切除和激光冷冻治疗。(供稿:口腔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