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 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 国家首批肿瘤多学科诊疗试点医院
  • 国家高级卒中中心
  • 回到旧版
  • 无障碍浏览
  • 长者版

    补气就是防病,冬用黄芪,抵抗力翻倍!

    时间:2025-01-10   浏览次数:1912
    俗话说,“冬令进补,开春打虎”。
    进入深冬季节,我们真正需要补的,不是鸡鸭鱼肉,而是具有抵抗疾病作用的“正气”。

    图片

    补气就是防病

    在中医理论中,气是身体里面是负责防御(免疫力)和供能的。
    一旦身体里面的气处于亏损的状态,人体的防御能力减弱时就会出现“鼻部过敏、容易感冒”。
    当气虚到影响胃肠消化功能,就会出现“消化不良、大便稀溏”。
    因此,想要提高免疫力,防止气虚是关键。
    图片

    图片

    补气,还得看黄芪!

    说到“补”,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人参之类的名贵补品。
    其实不然,补气,物美价廉的黄芪就足够了!
    黄芪在我国的药用历史迄今已有2000多年,《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本草纲目》称赞其为“补者之长”。
    冬用黄芪,可提高呼吸系统免疫能力,还可以用于治疗因免疫力低下导致的虚汗病症。
    黄芪的服用方法很多,最方便的就是泡茶。
    一般来说,经常有心慌气短、神疲乏力、懒言少语这类症状的人,都可以考虑用一点黄芪。
    图片
    黄芪大枣茶
    黄芪60克,大枣30克,加水浸1小时后,煎煮30分钟,每日1剂,代茶饮,大枣可嚼食。
    本茶饮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健脾养血的作用,虚劳不足、面色无华、头晕眼花、疲乏无力、气短懒言、动辄汗出者可代茶饮用。

    图片

    图片

    黄芪四不吃

    黄芪虽好,但需辨证使用,下面四种情况时,最好不要用黄芪:
    上火不要喝
    黄芪虽有滋补作用,日常出现声音嘶哑、咽喉痛等明显上火的情况,就不要喝黄芪水了,若是上火时饮用,就相当于雪上加霜,加重上火。
    2 天热少喝
    天热喝容易上火,出现流鼻血等情况。想饮用黄芪水,最好在天气变凉以后,如秋冬季节,效果更好。
    3 睡前不要喝
    一般在睡觉前,不建议喝黄芪水。黄芪含有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的成分,会影响睡眠质量,并且还有利尿作用,导致夜尿次数增多。
    4 血压高不要喝
    科学研究表明,黄芪对血压有双向调节作用,即轻用(15克以下)有升压作用,重用(30克以上)有降压作用。常用代茶饮剂量的黄芪就有升压作用,若是喝了反而加重病情。
    此外,中药服用前需要辨清体质,一般来说,下面这几类人都不建议食用黄芪:
    • 阴虚人群:手脚心发热、口干咽燥、爱发火、睡眠质量差等;

    • 湿热人群:口干、口苦、口臭、体味大、舌苔厚腻等;

    • 热毒炽盛人群:面红目赤、局部焮热,伴有高热、小便短赤、大便干燥、苔黄等症状;

    • 正处于感冒发热期的人;

    • 正处于经期或孕期的女性等。

    (来源:安徽中医药)

    专家门诊时间:


  • 六安市中医院公众号
  • 六安市中医院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