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可以说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病了,病毒感染、受凉、疲劳都有可能导致感冒。感冒一般是自限性疾病,所以大多数人感冒了也不会很紧张,觉得洗个热水澡、早早睡觉,多吃点新鲜蔬果补充维生素就没事了,但如果感冒后出现胸痛、心悸、呼吸困难,需警惕病毒性心肌炎!
一.什么是心肌炎?
心肌炎,顾名思义就是心肌炎症,感染、物理和化学因素等多种因素都可引起心肌炎。其中以病毒性心肌炎最为常见。
临床上,心肌炎可分为一般性、暴发性和隐匿性等3种。平时所说的病毒性心肌炎多属于一般性心肌炎,一般2-4周可恢复。暴发性心肌炎较为罕见,是心肌炎最为严重和特殊的类型,死亡率高达80%,主要特点是起病急骤,病情进展极其迅速,是预后凶险的急性重型心肌炎,所谓“爆发”就是这个意思。
临床发现的病毒性心肌炎多见于平时身体比较好、工作学习压力比较大的青壮年,以20-40岁人群最为多见,其中10至30岁患者约占35%。
心肌炎一方面是由病毒直接造成的心肌损害,另一方面与年轻人免疫反应相对敏感有关,当病毒侵袭心肌细胞时,人体免疫系统会本能进行“反攻”,但它又不知道哪些是病毒,哪些是好的心肌细胞,只能全部“消灭”,导致心肌进一步受损。
二.病毒性心肌炎为什么会与感冒有关呢?
病毒性心肌炎主要由柯萨奇病毒、EB病毒等肠道病毒以及流感病毒等引起,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在流感季节更容易发作。并非所有的感冒都会引起心肌炎,但多次病毒性感冒会增加患心肌炎概率。
病毒无处不在,人体免疫力下降后,病毒就会乘虚而入,侵入呼吸系统,那就是感冒。当病毒从血液流经心脏,如果攻击心肌细胞,造成心肌局限或弥漫性的急性或慢性病变,这就是心肌炎。
三.感冒之后需要警惕哪些症状呢?
1.发热:心肌炎患者在发病前1-3周可能出现发热、全身倦怠等流感样症状。
2.胸痛:心肌炎患者常感到胸痛,疼痛性质可为钝痛、刺痛或压榨性疼痛。疼痛部位多在心前区或胸骨后,可向左肩、左臂内侧放射。由于心肌炎症浸润,胸闷、胸痛反复发作,甚至不断加重。
3.呼吸困难:心肌炎可能导致心脏功能受损,使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气短等症状。
4.乏力:由于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全身血液循环受到影响,患者可能出现乏力、倦怠等症状。
5.头晕和晕厥:部分心肌炎可引起窦性停搏或房室传导阻滞,可导致头晕、黑朦甚至晕厥,一些重症心肌炎由于心肌收缩力显著下降,引起血压下降甚至心源性休克,也会出现头晕、黑朦、晕厥等症状。
6.心悸:心肌炎时常会出现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房速甚至室速等心律失常,患者会感到心跳加速或心律不齐,感觉到有心悸症状。
7.呕吐:心肌炎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等。
8.腹泻: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腹泻等肠道感染症状。
四.病毒性心肌炎治疗方法
病毒性心肌炎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一般以综合治疗为主,抗病毒治疗、免疫治疗、对症治疗处理,因不同时期、不同临床表现、不同个体而异。
休息是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的重要治疗措施,休息可以减轻心脏负荷。心肌炎急性期应限制体力活动最少6个月。
五.病毒性心肌炎如何预防?
1.避免感染病毒和其他病原体:
心肌炎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因此避免与已感染的人或物品接触可以降低感染的风险。对于易感人群提高保护意识,避免呼吸道、胃肠道感染,在传染病高发季节做好个人防护,外出时佩戴口罩,勤洗手。
2.日常需注意均衡饮食:
保证营养摄入充足,应进食易消化、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饮食,避免辛辣或者油腻的食物,限制高糖、高盐、高脂饮食。
3.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
过度劳累和长期的精神压力可能会削弱免疫系统,增加感染心肌炎的风险。因此,要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调整心理压力,保持心情愉悦。
4.注意感冒的处理:
当出现感冒症状时,我们应该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避免病毒感染进一步引发心肌炎。
5.接种流感疫苗:
目前尚无针对心肌炎的特异性疫苗。易感者可在流感流行期间注射流感疫苗,预防流感。
六.对于现在感冒高发期,这5点建议快收好:
1.出入人群密集场所,口罩要戴好;
2.聚餐时,要注意公共卫生,提倡使用公筷;
3.避免过度劳累,维护身体免疫力;
4.饮食健康,营养均衡;
5.注意保暖。(供稿:心血管内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