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超声(B超)检查时,医生通常会在超声探头上涂上一些黏糊糊的膏状物,然后将探头放在皮肤上进行检查。对于这种黏黏的东西,很多做过超声检查的人并不陌生,但鲜有人了解它的真正名字和用途。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科普这个超声检查的关键角色——耦合剂。
耦合剂的必要性
了解耦合剂的作用,首先需要知道超声检查的基本原理。超声成像利用人耳听不到的高频声波,这些声波通过探头发出,在人体内传播后返回探头,并根据返回信号的强弱,在屏幕上形成明暗不同的图像。
但在这个过程中,空气是超声波最大的敌人。当超声波从探头发出时,首先接触到的可能是空气,而空气与探头之间的声阻抗差异非常大,这种差异会导致声波几乎全部被反射,无法进入体内,导致检查图像模糊甚至无法成像,检查的准确性也会大打折扣。为了让超声波顺利穿过皮肤进入身体,耦合剂就派上了用场。耦合剂填充了探头与皮肤之间的空隙,排除了空气,其声阻抗与人体软组织非常接近,能够显著减少反射和衰减,使超声波顺利传播,确保检查图像的清晰度。
因此,耦合剂的主要作用是排除空气干扰,让探头和皮肤更加贴合,从而保证超声成像的质量。涂抹耦合剂也就成为超声检查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除了提高清晰度,耦合剂还有这些作用:
润滑作用:耦合剂具有一定的黏性,可在检查过程中减少探头与皮肤的摩擦,使探头能够顺畅滑动。
保护皮肤:耦合剂能在皮肤与探头之间形成保护层,防止探头的直接接触引起的不适。
耦合剂成分安全吗?
很多人会担心,涂在皮肤上的耦合剂成分是否安全,会不会引发皮肤过敏?实际上,耦合剂的主要成分包括——
甘油:常见于护肤品,具有保湿作用。
卡波姆:一种常用的增稠剂,广泛用于药品和化妆品中。
三乙醇胺:常见的pH调节剂,安全性高。
纯化水:提供基础液体载体。
耦合剂通常为中性pH值,不会对皮肤造成刺激,因此非常安全。只有极少数人可能因皮肤特殊而产生轻微过敏反应。
耦合剂虽然黏糊糊的,但不含油脂,因此粘到衣物上时也不会留下油渍,用清水或肥皂水清洗即可轻松去除。
做过超声检查的人,是否还对那一抹耦合剂的冰冷记忆犹新?尤其是冬天,让人更加难以忍受。针对耦合剂的这一不足之处,在检查前可以给耦合剂加热到40℃,让患者感受到有温度的超声检查。
希望今天的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下次做超声检查时,别再为被涂抹耦合剂而烦恼了,因为它是“图像清晰度的守护者”。(供稿:超声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