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 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 国家首批肿瘤多学科诊疗试点医院
  • 国家高级卒中中心
  • 回到旧版
  • 无障碍浏览
  • 长者版

    中医对食管癌的认识

    时间:2025-04-07   浏览次数:117

    一、病名溯源

    中医古籍中虽无"食管癌"之名,但根据其"吞咽梗阻、食入反出"的典型症状,可归入"噎膈"范畴。《黄帝内经》首次提出"三阳结谓之膈",指出上中下三焦阳气郁结可致吞咽困难。明代《景岳全书》详细记载:"噎膈者,饥欲得食,但噎塞逆于咽喉胸膈之间,在胃口之上,未曾入胃即带痰涎而出",其描述与现代食管癌症状高度吻合。

    二、病因探析

    1、情志内伤:长期忧思郁怒导致肝气郁结,气机升降失常。肝木克脾土,影响脾胃运化,津液输布受阻,渐生痰浊。

    2、饮食不节:过食辛辣炙煿、烧烤、腌制、霉变食物(含亚硝胺类致癌物),或嗜酒无度,直接灼伤食管黏膜。《医宗必读》指出:"酒客多噎膈,饮热酒者尤多"。

    3、正气虚损:年老体弱或久病耗伤,脾肾阳虚则水谷不化,气血生化无源,食管失于濡养。临床统计显示,70%以上食管癌患者存在脾胃虚弱证候。

    三、病理机制

    1、痰瘀毒结:气滞、痰凝、血瘀相互胶结,形成"癌毒"。现代研究证实,食管癌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肿瘤微环境中存在大量炎症因子。

    2、气机逆乱:肝胃气逆导致呃逆、反酸,胃气上逆与痰瘀搏结,形成进行性吞咽困难。

    3、脏腑失衡:脾胃为后天之本,其功能失调直接影响营养吸收。肾阳不足则无法温煦脾土,形成恶性循环。

    四、中医养生调护原则

    1、饮食原则

    软食为主:选择易吞咽、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粥、汤、蒸蛋、豆腐),避免粗糙、坚硬食物(如坚果、粗纤维蔬菜)。

    温度适宜:食物以常温或微温为宜,避免过烫或过冷刺激食道黏膜。

    少食多餐:每日5-6餐,减少单次进食量,减轻食道负担。

    营养均衡:高蛋白(鱼、蛋、豆制品)、高热量(米糊、营养粉)、适量维生素(蔬果泥),必要时咨询营养师补充肠内营养剂。

    避免刺激性食物:忌辛辣、腌制、烟熏、油炸食品,戒烟戒酒,减少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品。慎用酸性食物(如柑橘、醋),可能加重反酸。

    吞咽困难及反流应对:进食时保持坐直,细嚼慢咽,饭后1小时内避免平卧以防反流。

    2、生活习惯调整

    戒烟戒酒:烟酒是食管癌明确危险因素,需严格戒除。

    口腔卫生:饭后漱口,定期清洁口腔,预防感染和黏膜损伤。

    适度活动:根据体力进行散步、太极拳等轻度运动,促进消化和免疫力。

    体重监测:定期记录体重,若持续下降需及时就医调整营养方案。3、心理支持

    情绪疏导:鼓励患者表达情绪,家人多陪伴沟通,减少孤独感。

    专业干预:若出现焦虑、抑郁,可寻求心理咨询或加入患者互助团体。

    保持积极:通过冥想、音乐、阅读等放松身心,增强抗癌信心。

    4、治疗与复查

    规范治疗:严格遵医嘱完成手术、放化疗、免疫、靶向、中医中药等治疗,不擅自停药或更改方案。

    定期复查:术后每3-6个月复查胃镜、CT或PET-CT,监测复发及转移。

    并发症管理:若出现胸痛、呕血、黑便、持续咳嗽等,立即就医。

    5、中医辅助调理

    中药调理: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扶正祛邪方剂(如黄芪、党参、白术等),改善体质和放化疗副作用。

    食疗推荐

    润燥养阴:银耳百合粥、石斛麦冬茶。

    健脾和胃:山药小米粥、茯苓莲子汤。

    穴位按摩:按揉内关穴(缓解恶心)、足三里(增强脾胃功能),每日2次,每次5分钟。

    6、注意事项

    避免感染:治疗期间免疫力较低,注意保暖,减少去人群密集场所。

    环境清洁:保持居室通风,餐具消毒,避免生冷、不洁食物。

    睡眠充足:保证7-8小时睡眠,必要时午休30分钟,促进修复。

    中医防治食管癌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通过调节饮食、情志、运动等多维度干预,配合个体化中药调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中西医结合是未来肿瘤治疗的优势。中西医结合治疗食管癌通过整合现代医学和传统中医的优势,在提高疗效、减轻副作用、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疗效显著。但需特别注意,中医治疗需在正规中医医疗机构进行,切不可偏信民间偏方延误病情。(供稿:肿瘤放疗三病区)




    专家门诊时间:


  • 六安市中医院公众号
  • 六安市中医院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