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 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 国家首批肿瘤多学科诊疗试点医院
  • 国家高级卒中中心
  • 回到旧版
  • 无障碍浏览
  • 长者版

    从一碗汤药到市级殊荣!梁昌年:四十年坚守,用"杏林薪火"照亮中医未来

    时间:2025-04-17   浏览次数:144

    近日,中共六安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部局通报表彰了全市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我院返聘专家梁昌年荣获“全市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梁昌年同志从医四十余载,始终秉持"大医精诚"理念深耕中医药事业。退休后他主动请缨返聘,每周坚持在名医堂门诊坐诊,年均接诊患者超5000人次,帮助众多疑难病症患者重获健康。

    4月16日上午,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李光远,党委委员、副院长杜向阳一行来到名医堂梁昌年诊室,代表院党政班子送上鲜花与荣誉证书,向这位老党员、老专家致以崇高敬意。“医院的发展离不开老同志们打下的坚实基础,希望您继续为医院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诊室内,李光远将荣誉证书送到梁昌年手中。杜向阳送上鲜花并称赞道:“您退休后仍积极参与医院义诊、健康科普和青年医师带教,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责’的党员本色,是全体职工学习的榜样。”

    图片

    “这份荣誉是对所有为医院建设奉献力量的退休同仁的肯定。”梁昌年说,“我在中医院工作多年,这里早已是我另一个‘家’。只要组织有需要、患者有需求,我就会继续发挥余热,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年轻一代,为中医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图片

      岐黄初梦:一碗汤药里的中医启蒙

    梁昌年的中医之路,始于1958年舒城小县城的药香氤氲。小时候和许多孩子一样,对打针心怀恐惧。每当生病,那一碗碗热气腾腾的中药,总能带给他慰藉与希望。“小时候感冒、发烧喝两天中药就好了,所以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中医真的很神奇”,中医的种子悄然在他心底生根发芽。带着儿时这份纯粹的热爱,1978年,梁昌年如愿考入安徽中医学院(现安徽中医药大学),正式踏上漫漫学医路。

      杏林耕耘:辨证论治的中医坚守

      在他从医生涯中,曾有这样一位70多岁的老人,大面积心梗,生命垂危,省城的医院全力救治,可病情依旧危重。每日三次病危通知书如三把利刃,刺痛着家属的心。就在这时,家属听闻六安市中医院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成效显著,家属仿若抓住最后的希望,转诊而来。

    图片

    梁昌年迅速召集团队,争分夺秒为患者定制治疗方案。他凭借扎实的医学功底,充分发挥中医专长,运用辨证论治之法,以丰富经验精准判断病情,调配出对症的中药方剂,让老人按时服用。中西医紧密配合,协同发力,奇迹渐渐发生,老人的气色日益好转,各项身体指标趋于稳定,最终成功闯过生死难关。

    他一直坚持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在广大的患者群中有着良好的口碑,对一些不方便就诊的患者他能牺牲自己双休日和节假日时间主动到医院加班。每周三个上午的专家门诊,诊室外总是排着二三十个号,其中不乏从各地专程赶来的患者。

    桑榆新辉:退而不休的传承使命

    从1978年医院初创时的年轻医师,到2016年退休后留院返聘,名医堂坐诊,再到2025年荣获全市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梁昌年的职业生涯与市中医院的发展轨迹重合。

    回首成长之路,家乡舒城县小镇上那位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老中医,一直是梁昌年心中熠熠生辉的榜样。儿时,看着老中医妙手回春,为乡亲们解除病痛、带来希望,那一幕幕场景始终烙印在他心间,引领着他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上中医这条光明大道。如今,梁昌年已然成为他人前行路上的楷模,持续散发着中医的独特魅力。诊室里,“大医精诚” 的匾额熠熠生辉,《中医诊断学》扉页上“爱中医、学中医、用中医” 的誓言历久弥新,这是梁昌年用一生践行的誓言,更是市中医院人代代相传的精神密码。(供稿:宣传与统战部)


    专家门诊时间:


  • 六安市中医院公众号
  • 六安市中医院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