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 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 国家首批肿瘤多学科诊疗试点医院
  • 国家高级卒中中心
  • 回到旧版
  • 无障碍浏览
  • 长者版

    世界特应性皮炎日 | 关注 "特" 别,拒 "痒" 人生

    时间:2025-09-12   浏览次数:13

    2025年9月14日是第8个世界特应性皮炎日。特应性皮炎是一种由2型炎症反应引发的慢性、复发性、瘙痒性及炎症性疾病。它并非简单的“皮肤过敏”,而是会给患者带来长期身心折磨的顽疾。

    疾病真相:不容小觑的“皮肤警报”

    流行病学调研显示,中国成人和儿童特应性皮炎患者人数已居全球首位。从婴儿到老人,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受到它的侵袭。其核心特征为皮肤干燥、慢性湿疹样皮损以及难以忍受的剧烈瘙痒,且常伴随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其他特应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从婴幼儿到老年,每个年龄段的人群都有可能深受特应性皮炎的折磨。在儿童群体中,特应性皮炎的危害尤为突出。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2020版)指出,我国部分城市1 - 7岁儿童特应性皮炎患病率达到12.94% ,1 - 12月婴儿特应性皮炎患病率达30.48%。疾病导致的慢性湿疹样皮损和反复瘙痒,不仅影响孩子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发育,还可能对他们的未来产生不可逆的影响。许多患儿因为皮肤问题,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不敢参加日常活动,社交也受到极大限制。

    成人患者:生活与社交的“双重考验”

    对于成人患者,特应性皮炎同样是挥之不去的阴影。白天,瘙痒影响工作效率;夜晚,它剥夺患者的睡眠,降低生活质量。许多患者在社交场合因皮肤问题感到尴尬,不敢穿短袖、短裙,甚至逐渐封闭自己,社交圈子不断缩小。他们不仅需要医疗帮助,更渴望被理解与支持。

    今天我们从基础护理、家庭护理到中西医联合治疗,给大家一份实用指南,帮你远离“痒到睡不着”的烦恼。

    一、基础护理:做好件事,修复皮肤“保护盾”

    皮肤屏障受损是特应性皮炎的核心问题,基础护理的关键就是“补湿+防刺激”,这比用药更重要。

    保湿:选对产品,涂够次数。优先选无香料、无酒精、无防腐剂的医用保湿霜(软膏、乳霜质地比乳液更滋润),洗澡后3分钟内涂抹,能牢牢锁住皮肤水分;白天若皮肤干,可随时补涂,尤其是手肘、小腿等易干燥部位。

    误区提醒:避免使用“清爽型”身体乳,保湿力不足会加重干燥;保湿应日常坚持,而非痒时才用。

    清洁:温和不“过度”。每周洗澡2-3次即可,水温控制在32-38℃(手摸不烫为宜),每次不超过10分钟;用弱酸性、无皂基的清洁产品(如婴儿专用沐浴露),避免搓澡巾、磨砂膏,洗完后用柔软毛巾轻轻拍干,切勿摩擦皮肤。

    二、家庭护理:避开类诱因,减少发作

    很多患者病情反复,都和家庭环境中的“隐形刺激”有关,做好这3点可显著减少发作:

    控好温湿度

    室内温度建议22-25℃,湿度50%-60%(干燥季节用加湿器,潮湿时开除湿机,避免霉菌滋生);夏天别长时间待在空调房,冬天远离暖气直吹,温差大、太干燥都会加重皮肤痒。

    减少过敏原接触

    每周用60℃以上热水清洗床品,定期用除螨仪除螨;尽量不养宠物,若养则不让宠物进卧室;少用毛绒玩具、地毯、布艺沙发,以防积尘螨虫,诱发过敏。

    科学止痒,拒绝搔抓

    瘙痒时避免用热水烫洗及剧烈搔抓,可以用毛巾裹冰袋冷敷(10-15分钟/次),或厚涂保湿霜缓解;可为孩子剪短指甲、佩戴棉质手套,避免皮肤破损感染。

    三、中西医联合治疗:分级管理,规范用药

    特应性皮炎要“分级治疗”,轻度靠护理,中重度需用药,中西医结合可提高疗效,但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1. 西医治疗:对症控炎,快速缓解症状

    轻度(仅局部干燥、偶尔痒):仅需加强保湿与坚持基础护理即可。

    中度(局部红斑、丘疹,痒影响睡眠):外用弱效糖皮质激素软膏(如氢化可的松乳膏,连续用≤2周,避免大面积涂),或非激素类药膏(如他克莫司软膏,适合面部、颈部等薄皮肤处)。

    重度(大面积红斑、渗液,或合并感染):需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或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严重者可在医生指导下用生物制剂(如度普利尤单抗)、小分子靶向药物(如阿布昔替尼、乌帕替尼),需医院规范就诊,检查符合应用后,方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 中医治疗:辨证调理,减少复发

    中医认为AD多与“脾虚湿蕴”“血虚风燥”有关,需根据体质用药:

    中医内治:脾虚湿蕴者(皮肤红肿、有渗出、易乏力),可服健脾祛湿中药(如参苓白术散);血虚风燥者(皮肤干燥脱屑、痒反复),可服养血润燥中药(如当归饮子)。

    须经中医师辨证开方,不可自行用药。

    中医外治:如用苦参、地肤子、金银花等中药煎水(放温后)清洗患处,缓解瘙痒。

    避免用花椒水、盐水等偏方,会刺激皮肤。

    温馨提示特应性皮炎虽易复发,但通过“科学护理+规范治疗”,大多数患者良好控制病情。如果出现渗液、脓疱等迹象,或用药后症状未改善,请及时到皮肤科就诊。愿这份指南助你与家人更好应对特应性皮炎,一起守护皮肤健康!(供稿:皮肤科)

    专家门诊时间:


  • 六安市中医院公众号
  • 六安市中医院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