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七月交,时雨正滂沱。七月,梅雨已到,盛夏将至,空气湿度大、温度高,注意防范食源性疾病、感染性腹泻病及高温中暑。
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包括食物中毒。常见症状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有时还伴有发热、头痛等症状。

健康提示
保持清洁:做好手卫生,交替处理生、熟食品过程中和餐前便后洗手,经常清洁消毒餐具。
烧熟煮透:食品加工要烧熟煮透,冷藏的剩菜剩饭也要彻底加热后食用。
安全存放:熟食和易腐烂的食物要及时冷藏。
食材安全:在有卫生保障的超市或菜市场购买食材,瓜果蔬菜食用前也要清洗干净。
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病是指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由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病原体感染肠道,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一组传染病。
临床以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为主,并可有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伴有不同程度的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健康提示
做好手卫生,饭前、便后、制备食物之前用肥皂或者洗手液洗手。
避免饮用生水或污染的水源,瓜果蔬菜要洗净,避免食用发霉变质的食物。
生熟食物注意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居家注意消灭苍蝇、蟑螂等昆虫媒介,保持厨房卫生环境。
日常保持适当的体育活动,增强机体抵抗力。
症状严重者要及时到定点医院的肠道门诊就诊。在疾病期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休息,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高温中暑
中暑是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而引起的一种以体温升高和(或)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等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全身性疾病,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健康提示
补充水分及电解质。少量多次饮水,保持身体水分。在高温环境中工作的人群,应适当补充含盐或电解质的饮品。
关注气温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关注气温变化,了解高温天气注意事项及作业时间要求。当过于炎热时,可用湿毛巾擦拭皮肤,让水分蒸发帮助散热。避免大量出汗后直吹空调,应先擦干汗液或者更换被汗水浸湿的衣物后,再进入空调房休息。
合理饮食,补充营养。以易消化的清淡饮食为主,多食用含水量较高的新鲜蔬菜和水果。
规律起居,保证充足休息。规律充足的睡眠使大脑和身体得到放松,有利于防范职业性中暑等健康风险的发生。睡眠时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 (供稿:感染管理与疾病控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