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跟痛症?
足跟底部及周围疼痛,步行或站立时疼痛加重,足跟骨底结节处有局限性压痛。人在行走时,病灶处与周围肌肉、腱膜等软组织产生摩擦,造成不同程度的组织损伤,促使足跟局部发生无菌性炎症。炎症及其代谢产物刺激了足部的神经末梢,从而出现疼痛及不适。此外,行走时骨刺对足底部皮肤及软组织的压迫和跟骨内血液瘀积、骨内压增高也是产生疼痛的原因之一。疼痛轻者走路或久站后逐渐疼痛,重者足跟肿胀不能站立或行走,疼痛甚至涉及小腿后侧。
跟痛症发生的原因
跟骨高压病:跟骨两侧、足底及后方挤压时出现明显疼痛,主要是跟骨内部压力太大引起,患者休息时也会疼痛。
足底脂肪垫炎症:突然站起时,足跟部着地引起后跟处疼痛,活动后可减轻,与负重、行走过多有关。
腱后滑囊炎:骨后方有一滑囊,反复摩擦此处可引起疼痛,主要是穿较窄的鞋引起。
足底筋膜炎:起床时疼痛,走一会儿可缓解,走路多后疼痛又加重,是由跖筋膜牵拉所致。
跟骨骨刺:跟骨骨刺是骨质增生的俗称,是足部跟骨的骨质增生,是一种正常的生理退化现象,是人体一种保护性反应,所以多见于中老年人。
跟痛症的诊断
根据好发人群,行走时足跟疼痛,结合X线彩超检查可明确诊断。
跟痛症的预防
休息:尤其是症状严重时;其次尽量穿宽松、柔软的厚底鞋。
用药: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非甾体类止痛药物,如塞来昔布,布洛芬等。
减轻体重:体重过重不仅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还会增加下肢关节的压力,加重关节劳损,引起关节疾病。
及时就诊:若症状反复或无法缓解时,立即前往疼痛科进行诊断治疗。
跟痛症的治疗
一般治疗:减少步行或者负重,穿着厚软底后跟垫高的舒适鞋子,局部按摩热敷等
药物治疗:外用活血、镇痛、消肿、消炎类软膏,口服抗炎镇痛药
局部治疗:冲击波、低频脉冲、高能红光、激光、针刀、刃针、骨针、射频等
手术治疗:减压、切除等手术,足弓重建术
(供稿:骨伤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