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 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 国家首批肿瘤多学科诊疗试点医院
  • 国家高级卒中中心
  • 回到旧版
  • 无障碍浏览
  • 长者版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你了解吗?

    时间:2024-10-23   浏览次数:984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由EB病毒原发性感染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以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三联征)及异型淋巴细胞增多为主要特点。该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主要传播途径是与感染者密切接触,尤其是唾液。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但少数情况下会出现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性。

    1.临床表现:

    发热:发热多数为中高热,通常持续约1周,重者2周或更久,幼儿可不明显。

    咽峡炎:咽峡炎常见咽部、扁桃体及悬壅垂充血肿胀伴咽痛,扁桃体可有乳白色奶油样渗出物或有假膜形成。

    淋巴结肿大:任何淋巴结均可受累,以颈部淋巴结肿大最为常见,呈对称分布。

    肝脾肿大:约半数患儿有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

    眼睑水肿:出现率15%~25%,具有特异性。

    皮疹:呈多样性,可为红斑、荨麻疹、斑丘疹或丘疹等。

    IM的并发症包括扁桃体周围脓肿或继发于软腭和扁桃体水肿的气道阻塞、脾肿大和脾破裂、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肝炎、胆汁淤积、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少数可出现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严重并发症。

    2.临床治疗:

    IM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需予以抗病毒、降温、保肝等治疗。肝脾肿大者,要避免剧烈运动,以防止脾破裂出血。绝大多数患者经系统治疗后预后良好,少数可能因脾破裂、心肌炎的并发症而死亡。

    温馨贴士:国外将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称为亲吻病,它的传播途径主要经口密切传播,口口传播。因此,家长应避免亲吻孩子嘴巴、嘴对嘴喂食等。同时,加强儿童卫生习惯的培养,提高对疾病的认识,一旦发病及时就医配合治疗,减轻患者症状,守护儿童健康。(供稿:儿科)



    专家门诊时间:


  • 六安市中医院公众号
  • 六安市中医院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