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的骤降,正式进入了深秋季节,同时也是很多慢性疾病的高发季节。据调查显示,慢性病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秋冬气候多变,早午晚及室外温差较大,一些老年慢性病患者如果防备不及时,就很容易“中招”,如慢性呼吸道疾病、慢性肾脏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尤其是抵抗力较弱的老幼群体和本身患有基础性呼吸道疾病人群呼吸系统疾病人群,极易容易导致病情复发,更需提高警惕。
为什么秋冬季节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
进入冬季后,空气较为干燥、寒冷,温差变化较大,寒冷空气最容易刺激呼吸系统,吸入冷空气会降低呼吸道系统的防御能力,给病原微生物以可乘之机,诱发呼吸系统疾病。而且冬季又是急性呼吸系统传染病高发的季节,例如流感常常会诱发和加重慢阻肺、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此外,还有一个更大的原因是,冬季因天气寒冷,人们开窗通风换气的次数和时间减少,或者由于空气干燥使用加湿器未能及时清洁,反而容易增加室内病菌的滋生。免疫力较低的老人和儿童很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导致出现气喘、咳嗽、发烧等症状。而对于原本就患有慢阻肺、哮喘、间质性肺病、支气管扩张、肺心病等呼吸道慢性病的人而言,冬季如果不注意预防和保养,极易加重病情甚至死亡。此外,年轻人如果罹患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也容易引起咽喉不适、发热、咳嗽,严重者甚至会造成心脏、肺、脑、肾脏、肝脏、血液等多脏器功能损伤。
如何预防秋冬季节高发疾病?
1、勤洗手
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等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有可能通过手接触分泌物,传染给健康的人,因此特别强调注意手的卫生;
2、合理膳食,多饮水
秋季饮食要根据自身的体质来选择,应季蔬菜水果不可少,多吃酸味果蔬,如:橘子、柠檬、西红柿、萝卜等,尽量减少冷热不分开的饮食习惯,不吃生冷食物,不暴饮暴食。除了饮食日常生活中要多饮水,干燥的秋冬季,我们每天通过呼吸、皮肤蒸发、大小便排出大量的水分,因此补水必不可少。一个成年人每天喝水的量建议大于1500毫升,而在秋天喝2000毫升才能保证肺和呼吸道的润滑。正确的饮水量要根据个人的日常活动量进行调节,正常情况下,每天饮用1500-2000毫升水为宜,每次的饮水量控制在1-2杯,做到少量多次饮水,以减轻肾脏负担。俗话说,四季养脾胃,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所以秋冬季节宜多喝一些滋阴润肺的粥品,例如百合粥、莲子粥等。
3、调整起居,及时增添衣物。
深秋季节昼夜温差相对较大,气候变化无规律,日常生活中要及时增添衣物;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以保持充沛的活力。
4、室内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
有哮喘病史的人尽量不要与致敏因素接触,对已知过敏原更应杜绝接触;勤洗手,勤晒被褥,讲究个人卫生。
5、适当运动,提高身体素质
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老年慢性病患者可以打太极拳、跳八段锦等保健运动项目,动作柔缓,柔中有刚,是秋冬天适宜的运动项目。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秋练时要尽量躲避晨雾,减少诱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外出锻炼最好选择气候适宜、空气质量较佳、阳光充足的时间段。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生活中一旦出现咳、喘加重、高热不退,或者伴全身性酸痛、胸闷、咯血甚至呼吸困难等情况,应当立刻到正规医院挂号就医,不要等到病情加重了,才去想如何治疗。(供稿:急诊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