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中药真管用!前几天,我吃不下、喝不下,肚子老是胀得难受。这几天喝了中药,肚子舒服多了,腹痛腹胀的感觉全没了,人也轻松了!”在六安市中医院感染性疾病科(肝病科)病房内,一位病人对科主任何伟开的中药制剂赞不绝口。
“中药还得喝,针灸也要做,看你今天黄疸还是高,穴位贴敷治疗也不能停,慢慢来,不要着急,肯定会越来越好的!我们都要有信心啊!”何伟一边为患者加油打气,一边下今天的治疗医嘱。
肝脏被称为“沉默的器官”,早期病变往往无声无息,然而,病情一旦进展为重症肝病,一系列症状可能令患者猝不及防。面对此类状况,何伟带领团队一次次救病人于水火,以中医为主,采取中西医互补的干预手段,将患者从生死线上拉回,收获无数患者的美誉。
前几年,有一位50多岁的患者,在肺癌治疗过程中并发了急性肝衰。由于此前癌症的治疗身体各项机能变得很差,已经无法接受手术治疗,生命垂危,命悬一线。患者家属四处打听,来到了市中医院肝病科,希望能有一线生机。
“入院的时候患者已经出现巩膜、全身皮肤重度黄染、小便深黄、嗜睡、胆酶分离、凝血功能障碍等一系列肝脏衰竭表现,危及生命,一刻不能耽误。”何伟立刻联系ICU、输血科等科室,开展多学科联动,给患者通过颈静脉置管进行了第一次血浆置换,即“人工肝”支持治疗。

经过2次“人工肝”治疗及持续观察,患者情况逐渐好转,同时,治疗期间何伟根据患者情况给予解毒、利湿、退黄的中药治疗,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经过科室的努力,患者肝衰竭临床治愈,延长了患者的生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和生存率。”何伟表示,在部分肝病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相得益彰,特色显著。
不仅肝衰竭可以中西医辨证治疗,在肝腹水的治疗方面,中医治疗也发挥了大作用。

前段时间,科室接收了一位82岁的肝腹水患者,老太太有肝病既往史,肝腹水导致反复脐疝,腹部就大如怀胎八九个月,随之而来的,还有腰酸背痛、双下肢肿胀,吃不下睡不好,坐立难安,十分难熬,如果不治疗,很可能随时撒手人寰。
由于年纪太大无法手术,只能对老太太进行保守治疗。针对脐疝穴位针灸、局部按摩加上针对腹水的中药制剂治疗,几次下来,病情均明显改善,症状逐渐消失,腹水渐渐吸收,老太太的脸上逐渐露出了笑容,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肝硬化腹水在中医学中属于‘鼓胀’的范畴。”何伟介绍,经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结合病史及检查结果,考虑老太的中医证型属于“脾肾亏虚、三焦不利”,治疗上当以“温补脾肾、化气行水、通利三焦”。经过团队讨论,予中医经方加减内服,同时用科室研制的“活血逐瘀汤”,以温阳化湿理气消胀。就这样,患者慢慢好转了。据了解,六安是肝病高发率地区,而中医治疗肝病的历史悠久。六安市中医院从建科起,多年来一直坚持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针,研究探索出了肝病治疗独特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