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需阴道超声卵泡监测?
·刚开始备孕,月经规律,想要一击即中的准妈妈们。
·夫妻双方都正常,备孕1-3个周期仍未受孕的女性,或者对于卵巢储备不良的患者,可通过B超监测有无排卵,指导同房,精准受孕。
·内分泌失调例如多囊卵巢综合征等患者,可通过B超监测查看卵泡发育情况。
·月经不调的女性,建议通过B超监测判断排卵情况。
·想了解自己排卵情况的女性。
·有宫外孕病史者。
·宫腹腔镜术后需要监测卵泡发育的女性。

当卵泡发育到一定阶段,会明显地突出于卵巢表面,随着卵泡液的激增,内压升高,使突出部分的卵巢组织越来越薄,最后破裂,刺激卵母细胞及其外周的透明带和放射冠随卵泡液一起排出卵巢,这一过程称为排卵,而对这一过程的监测就是排卵监测。
临床上排卵监测方法包括基础体温、宫颈粘液评分、血雌激素或孕激素测定、血或尿LH峰值测定,但这些方法均不能监测优势卵泡的数量、位置及发育过程,也不能准确提示卵泡成熟和卵泡破裂及排卵情况。通过经阴道超声(TVS)监测卵泡生长发育、排卵及黄体形成是较好的方法,更方便、快捷、精准,因此也成为首选监测手段。
一、TVS的优点:
高分辨率的阴道探头几乎直接接触被扫查器官,紧贴宫颈、穹隆,无需充盈膀胱,不受肠腔气体干扰和腹壁声衰减的影响,故使盆腔器官的声像图清晰,尤其以子宫内膜和卵巢的观察更为清晰,并且可以重复监测,安全可靠,准确率高;通过动态观察卵泡超声图像的变化,能比较全面地监测卵泡的生长过程。
二、TVS的监测要点:
1.子宫内膜
卵泡早期的内膜较薄,厚度约3~6 mm,随着卵泡生长,雌激素水平逐渐升高,内膜不断增厚。当卵泡达到成熟时,内膜厚度一般可达 10-14mm。根据内膜的回声,可分为 A 型内膜(子宫内膜回声低于子宫壁回声,并有明显三线征) 、B 型内膜(子宫内膜回声与肌层回声相同) 、C型内膜(子宫内膜回声高于肌层回声) 。
2.卵泡大小
测量卵泡时显示卵泡最大切面后测量卵泡的长径和与之垂直的横径,取其平均值。在自然周期中通常只有一个卵泡发育成熟,其余的相继闭锁。当卵泡直径达10 mm时成为优势卵泡,自然周期中一般仅有一侧卵巢内有优势卵泡存在。优势卵泡的生长速度约为 1~2 mm/ d,近排卵前的卵泡生长速度可达 2~3 mm/d,当卵泡直径达18~20 mm时成为成熟卵泡,呈椭圆形或圆形,内为无回声区,边界清楚,有一定张力,常突于卵巢表面。
3. 排卵征象
①成熟卵泡消失,最为多见;
②卵泡缩小,原成熟卵泡直径明显缩小(大于5mm),形态不规则。
③子宫直肠凹积液,约40 %出现。
④子宫内膜呈分泌期反应,分型转变为C型内膜。
三、排卵监测时间
1. 自然周期排卵监测
月经周期 28~30 天者,从月经来潮第8~10 天开始第 1 次阴道B 超监测;月经不规律者,可从白带增多开始监测,当优势卵泡<10mm时,每 3 天监测1 次;直径10~14 mm时,每2 天监测一次;直径≥15 mm时,每天监测 1 次。同时结合月经周期、内膜厚度、BBT、宫颈粘液及尿LH半定量测定来预测排卵时间。
2. 药物促排周期
一般为月经周期3-5天开始用药,用药前需行TVS检查了解卵巢情况,卵巢上若有大于1cm液暗或是卵巢占位,一般该周期不促排。
四、异常卵泡周期的卵泡表现
无排卵周期双侧卵巢内细小卵泡稍发育后连续观察无变化或无卵泡发育。
小卵泡周期连续观察每天卵泡生长缓慢,卵泡排卵时 < 17 mm。
不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卵泡生长发育正常,但在排卵期不发生排卵,卵泡内无回声区内出现点、线样回声,呈黄素化改变。
此外,除了监测卵泡、观察内膜之外还能对子宫、卵巢、输卵管有无病变等情况做出评价,例如子宫畸形、子宫肌瘤、卵巢囊肿、输卵管积水等,这是其他排卵监测方法无法替代的。
温馨提示:
1. 检查当天建议着装轻便舒适、方便穿脱。
2. 检查前两天饮食以清淡为主,勿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影响到卵泡的正常发育;勿食产气食物,避免肠道气体遮挡影响检查。
3. 卵泡监测通常有经腹超声和经阴道超声。经腹超声前需要充盈膀胱,做阴道超声时无需憋尿,检查前把尿排干净。对腹部脂肪厚以及腹部积气干扰大的女性朋友,建议选择阴道超声,因阴超探头更接近子宫及卵巢图像更清晰,分辨率更高,检查结果更准确。
4. 卵泡的监测是一个连续且持续的过程,中途暂停或者停止检查将影响最终结果的判读,请谨遵医嘱。
5. 对于月经不规律的女性,应根据月经周期的长短,适当调整初次监测时间,月经周期较长者可适当推后,月经周期较短者应提前监测。
6. 检查时,有任何不适及时与医生沟通。
(供稿:超声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