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大自然阳气闭藏的季节,随着气温的不断下降,我们的身体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中医学认为冬季是匿藏精气的时节,机体能量的蓄积阶段,冬令进补以立冬后至立春前这段时间最为合适。冬季养生至关重要,只有顺应气温变化,采取正确的养生方法,才能为来年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饮食方面
1.多食温热,少食寒凉:传统养生学将食物分为寒凉、温热、平性三大类。冬季气候寒冷,人们为了御寒保暖,应多食用具有温热性质的食物,而少食用寒凉生冷食物。温热性质的食物包括糯米、高粱米、栗子、大枣、核桃仁、杏仁、韭菜、香菜、南瓜、生姜、葱、大蒜等。
2.多食些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等食品:如柚子、梨、西红柿、柑桔、葡萄、大枣、萝卜、芝麻、莲子、银耳、蜂蜜、红豆等。少食辛辣食品,以改善脏腑功能,增加抗病能力。
3.注意补充水分:到了立冬,燥气未散,更要藏好水分多喝水,方能从头到脚做好保湿,保持身体内外水润。可适当喝一些蜂蜜水。
生活起居方面
1.早睡晚起:冬季应遵循“冬气之应,养藏之道”。早睡可以养人体阳气,晚起能养人体阴气,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的潜藏和阴精的蓄积。太阳升起后再起床,能让寒温适宜,避免过早出门受到寒冷空气的侵袭。
2.注意保暖:头部、颈部、背部、脚部等部位是人体的重要穴位和经络分布区域,要特别注意保暖。出门时戴上帽子、围巾,穿好厚外套、棉鞋等。“风从颈后入,寒从脚底生”,颈部和脚部的保暖尤为重要。
3.情绪平和:冬季,人体的代谢处于相对缓慢时期,养生要着眼于“藏”,要保持精神安静,注意调控不良情绪,遇事节怒,宠辱不惊。对于心中的不良情绪,可以找朋友聊天,通过适当方式宣泄出来,保持心情愉快。注意多晒太阳,因为冬季天黑较早,光照时间短,容易让人产生抑郁情绪。当黑夜来临时,人体大脑的褪黑激素分泌增强,它能影响人的情绪,而光照可抑制此激素的分泌,使人保持好心情。
4.每天泡脚:冬季最适合的就是多泡脚。晚上睡不好的人,睡前泡脚,引血气下行,阳气入阴,有助于一晚好眠。脾胃不好的人,泡个脚促进气血运行,健脾养胃。
运动锻炼方面
1.适度进行运动锻炼,增强体质,在运动时不可操之过急,强度不宜过大,以免过度运动,造成运动后出汗过多阳气损耗,邪气趁虚而入。
2.可以选择一些轻松平缓的运动,比如慢跑、太极、瑜伽、八段锦等,保持适时有度,循序渐进的进行。
(供稿:胃肠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