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你的双脚突然变成了「麻木的棉花糖」,踩在地上像隔着一层厚厚的毛毯,连热水烫到都没知觉;或是脚趾变得像紫葡萄一样肿胀发紫,一个小伤口迟迟不愈合,甚至散发异味……这不是科幻故事,而是糖尿病足正在「偷袭」的信号。作为糖尿病最「凶残」的并发症之一,它就像藏在血糖里的「隐形蛀虫」,悄悄啃噬着足部健康,却常常被人们忽视。
一、当血糖「失控」,双脚会经历什么?
糖尿病足的「作案手法」其实很狡猾:长期高血糖就像「腐蚀剂」,先破坏足部的神经和血管。
1.神经罢工:感觉神经最先「抗议」,双脚从偶尔发麻、刺痛,逐渐发展到像戴了「绝缘手套」——踩在鹅卵石路上没感觉,泡脚水太烫也不觉得疼,甚至被钉子扎破都浑然不知。
2.血管堵塞:血管像被淤泥堵住的水管,血流变慢,足部变得冰凉苍白,走几步路就腿疼(间歇性跛行),晚上躺平后更是疼得钻心(静息痛)。
3.伤口叛变:这时的双脚就像「玻璃娃娃」,一个小水泡、剪破的老茧,甚至袜子缝的线头磨破皮肤,都可能演变成久治不愈的溃疡。细菌趁虚而入,感染像野火一样蔓延,严重时脚趾发黑坏死,不得不截肢。
二、哪些人容易被「盯上」?快摸摸脚自查!
如果你是以下人群,赶紧低头看看双脚:
糖尿病「老病号」:病程超过10年,血糖总在「及格线」徘徊(空腹>7mmol/L)。
「重口味」患者:爱吃咸、油,还合并高血压、高血脂,血管早已「千疮百孔」。
「不拘小节」者:习惯赤足走路、用热水烫脚、自己剪老茧,甚至常年穿挤脚的皮鞋。
「沉默的吸烟者」:香烟中的尼古丁会让血管进一步收缩,雪上加霜。
自查小技巧:1.用牙签轻轻戳脚底,是否感觉减退?2.摸摸脚背动脉(足背中间),搏动是否微弱?3.看看脚趾缝、足底,有无隐蔽的伤口、水疱或皮肤变色?
三、护脚「三字经」:防患于未然是关键!
对付糖尿病足,记住「三个字」:护、查、早。
护:把双脚当「公主」养。1.洗得讲究:每天用温水(别超过37℃,比体温稍凉)洗脚,用软毛巾轻拍吸干,尤其擦干脚趾缝(潮湿易滋生细菌)。2.穿得聪明:选圆头、透气的软底鞋(比如运动鞋),袜子穿浅色纯棉的(方便观察是否有渗血),别穿松紧带过紧的袜子,以免勒坏血管。3.剪得小心:剪指甲要平着剪,别剪太深或抠边角,避免甲沟炎;老茧别自己刮,找专业足病医生处理。
查:定期给双脚「体检」 - 每天照镜子:低头看看脚底、脚趾,有没有红肿、水疱、伤口,皮肤温度是否正常(对比左右脚)。 - 每年看专科:找糖尿病足专科医生做全套检查:用10克单丝测感觉(戳脚没感觉就危险了),用超声查血管血流,早发现神经和血管的「小问题」。
早:受伤了别拖,立刻就医! 万一发现伤口,千万别「DIY治疗」:涂牙膏、撒盐、贴创可贴都是「神操作」,只会让感染加重!正确做法是:①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别用酒精、碘伏刺激);② 用无菌纱布轻轻包扎;③ 24小时内赶到医院,让医生评估是否需要清创、抗感染治疗。
你的双脚,值得「小心翼翼」的爱,糖尿病足就像一场「温水煮青蛙」的危机,在不知不觉中侵蚀健康。但换个角度想,它也是身体给我们的「紧急信号」——提醒我们该认真管理血糖,该停下匆忙的脚步,好好看看陪伴我们走了几十年的双脚。从今天起,每天花5分钟「宠宠」它们,或许就能避开这场「甜蜜的灾难」。毕竟,只有双脚稳稳当当,才能继续丈量生活的美好呀!(供稿:血管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