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肩手综合征概述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 简称SHS)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一种复杂的区域性疼痛综合征。它主要表现为患侧肩部与手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甚至导致手部畸形,是康复路上的“绊脚石”。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约占脑卒中患者的12.5%-70%,常在脑卒中后1~3个月内发生,仅有20%的患者能够完全恢复以前的活动。
二、肩手综合征的症状与分期
肩手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主要分为早期和后期两个阶段:
早期:患侧肩部与手部出现疼痛、肿胀,皮肤发红、发热,触感敏感。手指关节活动受限,屈伸时僵硬、疼痛。手部颜色改变,皮肤温度异常。
后期:疼痛和肿胀可能减轻或消退,但关节功能障碍加重,手指出现屈曲性挛缩和僵直,肌肉萎缩。长期进展可能导致手部肌肉萎缩,形成“爪形手”(手指蜷曲畸形,无法伸展)。
三、预防与治疗
预防肩手综合征:
1.姿势管理:卧床时,患侧上肢应垫高,避免下垂;坐位时,使用支撑垫保护肩部,防止重力牵拉。避免长时间侧卧压肩,家属帮忙翻身时动作轻柔。
2.早期康复训练:卒中后尽快开始被动活动(如轻柔的肩部旋转、手腕屈伸),逐步过渡到主动运动(如抓握训练)。
3.细节防护:避免过度牵拉,注意托住肩部与手腕。避免患侧肢体暴露在极冷或极热环境中,防止血管收缩或扩张过度。
治疗肩手综合征:
1.康复训练:定制个性化训练方案,如肩关节松动术、手部加压缠绕(减轻肿胀)、镜像疗法(健侧带动患侧运动)等。
2.物理因子治疗:冷热敷交替(初期冷敷镇痛,后期热敷促循环)、超声波、神经肌肉电刺激等。
3.作业治疗:通过日常生活训练(如穿衣、系扣)恢复实用功能。
4.药物与中医辅助:疼痛明显时,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或局部镇痛药物;中医手段(如针灸、推拿)可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
脑梗死伴肩手综合征虽然对患者的康复构成挑战,但通过科学的预防、早期干预和持之以恒的康复,多数患者能够缓解症状,避免严重畸形。患者和家属应积极了解相关知识,与医护人员密切合作,共同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供稿:神经内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