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 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 国家首批肿瘤多学科诊疗试点医院
  • 国家高级卒中中心
  • 回到旧版
  • 无障碍浏览
  • 长者版

    急性脊髓炎科普指南:守护脊髓健康

    时间:2025-02-20   浏览次数:498

    急性脊髓炎是一种脊髓炎性病变,主要由感染、接种疫苗后的异常免疫反应、副肿瘤综合征、脱髓鞘等因素引发。该病常见于青年和中年人,起病急,进展快,严重时可导致肢体瘫痪、呼吸困难等严重后果。因此,了解其预防与治疗措施至关重要。

    一、预防

    1.疫苗接种:通过接种流感、带状疱疹等相关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应答,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但需注意,接种疫苗应在适宜年龄范围内,并遵循推荐的接种程序。

    2. 避免接触感染源:减少与可能存在传染性疾病的个体密切接触,以降低直接或间接暴露于致病微生物的可能性。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周围人群健康状况,尽量不前往人员密集且通风不良的场所。

    3. 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口罩、咳嗽时遮掩口鼻等,有助于防止细菌或病毒在人群中传播,从而降低感染风险。

    4. 适度锻炼:规律的身体活动可以提高身体对抗各种疾病的能力,进而起到辅助预防的作用。建议每周至少进行3次中等强度的运动,如快走、游泳等,但需量力而行。

    5.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可以帮助早期发现可能存在的健康隐患,便于采取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健康检查,包括常规血液检测、影像学检查等。

    二、治疗

    1. 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能减轻脊髓的炎症反应,抑制免疫细胞的异常激活,减少对脊髓组织的损伤。

    (2)维生素B族药物:如甲钴胺片,能营养神经,促进神经的修复与再生。

    (3)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对急性脊髓炎有一定疗效,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中和自身抗体,减少免疫系统对脊髓组织的攻击。

    (4)其他药物:甘露醇注射液可减轻脊髓水肿,降低脊髓内压力,避免因水肿压迫导致更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抗生素则用于防治感染。

    2. 康复治疗:

    (1)早期康复训练:能防止肌肉萎缩、关节挛缩。通过物理治疗,如按摩、热敷等,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状况,利于受损脊髓神经的恢复。

    (2)运动疗法: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等,能帮助患者逐步恢复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3. 免疫治疗:

    血浆置换:通过去除患者血液中的致病抗体和免疫复合物,减轻免疫反应对脊髓的损伤。

    4. 营养支持治疗:

    急性脊髓炎患者由于身体消耗大,需要充足的营养支持。应保证患者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新鲜蔬果等。必要时可通过鼻饲或静脉营养补充,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为脊髓的修复提供物质基础。

    5. 手术治疗:

    当急性脊髓炎患者出现脊髓压迫等严重情况时,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椎板减压术,通过去除部分椎板,减轻对脊髓的压迫,改善脊髓的血液循环,为神经功能的恢复创造条件。但手术治疗存在一定风险,需严格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后谨慎选择。


    急性脊髓炎的预防与治疗需要综合多方面的措施。通过疫苗接种、避免接触感染源、保持个人卫生、适度锻炼和定期体检等措施可以降低患病风险。一旦患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按量用药,定期进行复查,并根据康复计划坚持康复训练。(供稿:神经内一科)


    专家门诊时间:


  • 六安市中医院公众号
  • 六安市中医院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