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主要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预防核心是控制高危因素、改善生活方式,从源头降低血管破裂风险。
一、优先控制核心高危疾病(最关键)
高血压是脑出血最主要的“元凶”(约70%-80%患者与高血压相关),其他基础病也会加速血管损伤,需重点管理:
- 严格控血压:确诊高血压者,需按医嘱规律服药(不可自行停药/减药),日常监测血压(建议每天固定时段测,目标控制在140/90mmHg以下,高危人群需更低);
- 管理心脑血管病:有糖尿病者需控制血糖(空腹血糖4.4-7.0mmol/L),高血脂者需调节血脂(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房颤患者需遵医嘱预防血栓(避免血栓脱落引发血管问题);
- 防治脑血管畸形/动脉瘤:有家族史或反复头痛者,可通过头颅CTA/MRA等检查排查,早发现早干预(如手术修复)。
二、彻底规避“伤血管”的不良习惯
生活方式不当会直接增加血管负担,需针对性调整:
- 戒烟限酒: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酒精会导致血压骤升(尤其过量饮酒),建议完全戒烟,男性每日饮酒量(酒精)不超25g,女性不超15g;
- 避免用力过猛:排便时过度用力、搬重物、剧烈咳嗽等,会瞬间升高颅内压,诱发血管破裂,便秘者可通过饮食(多吃膳食纤维)或药物改善;
- 稳定情绪,避免暴怒:情绪激动时血压会短时间飙升,需学会情绪管理(如深呼吸、转移注意力),减少争吵、焦虑等强烈情绪波动;
-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长期熬夜会导致血压昼夜节律紊乱,增加血管应激风险,建议每天固定睡眠时间(如7-8小时)。
三、调整饮食:给血管“减负”
- 低盐低脂:每日盐摄入不超5g(约一啤酒瓶盖),少吃腌制食品、油炸食品、肥肉,避免血管硬化;
- 多吃护血管食物:增加新鲜蔬菜(如菠菜、西兰花)、水果(如苹果、蓝莓)、全谷物(如燕麦、糙米),适量吃优质蛋白(如鱼、蛋、豆制品);
- 控制体重:肥胖会加重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建议通过运动+饮食控制体重(BMI维持在18.5-23.9之间)。
四、警惕早期信号,早发现早处理
若出现以下症状,可能是脑血管异常的“预警”,需立即就医:
- 突发剧烈头痛(“炸裂样”疼痛)、恶心呕吐;
- 单侧肢体麻木、无力(如拿东西掉、走路跑偏);
- 言语不清、口角歪斜、视物模糊或重影;
- 意识模糊、嗜睡甚至昏迷。
预防脑出血是长期工程,尤其40岁以上、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病家族史者,需将预防措施融入日常,定期(每年1次)做脑血管相关体检(如血压、血糖、血脂检测,头颅超声),防患于未然。(供稿:NI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