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 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 国家首批肿瘤多学科诊疗试点医院
  • 国家高级卒中中心
  • 回到旧版
  • 无障碍浏览
  • 长者版

    朔风起,万物藏 | 立冬节气肿瘤患者养生之道

    时间:2025-11-07   浏览次数:23

    朔风渐紧,万物收藏。11月7日我们迎来了立冬。这标志着自然界进入阳气潜藏、阴气盛极的季节转换点。对于肿瘤患者而言,此时节如何顺应天时,借助中医智慧调养身心、固护正气、平稳过冬,显得尤为重要。六安市中医院肿瘤内科带您从中医经典中探寻立冬养生的真谛。

    一、 立冬养生之根本:无扰乎阳,顺应“闭藏”之道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这几句话精辟揭示了立冬乃至于整个冬季养生的核心原则:闭藏。对于肿瘤患者,理解并践行这一原则尤为关键:

    1.精神调摄:“使志若伏若匿”

    此时应情志内守,心态平和恬淡,避免过度的情绪波动(如狂喜、大怒、大悲忧思)。《内经》强调“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肿瘤患者更需减少外界刺激,静心敛神,学会“收藏”内心的能量,避免阳气被无谓消耗。可以尝试静坐、听舒缓音乐、练习书法等方式安神定志。

    2.起居作息:“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调整作息以适应昼短夜长的变化。尽量早睡(不迟于晚上10点),晚起一些(待太阳升起后起床),保证充足且高质量的睡眠。充足的睡眠是人体自我修复、恢复正气的关键时期,有助于免疫功能的维持。

    3.避寒保暖:“去寒就温”

    肿瘤患者本身正气相对不足,抗寒能力较弱,极易感寒。立冬后要特别注意加强保暖,尤其是头、颈、背、腰腹、足部等关键部位。《诸病源候论》中提到:“夫阴气盛则易感寒湿”,避寒就温是防止外邪侵袭的首要措施。

    4.慎护阳气:“无扰乎阳”,“无泄皮肤”

    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泄皮肤”),因为“汗为心之液”,大汗会耗伤宝贵的津液和阳气。选择和缓适中的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室内散步等,以微微发热、身心舒畅为度。避免过度劳累及房劳耗精。

    二、 药食同调:滋肾填精,温润补养,勿伤脾胃

    “冬令进补,来年打虎。”但对于肿瘤患者,进补需极其讲究,必须辨证施膳/药,补而不滞,滋而不腻,温而不燥。

    滋肾填精是根基: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冬气通于肾”。立冬正是补肾藏精的最佳时节。可选用性质平和、滋补肾精的食物:

    黑色入肾:黑豆、黑芝麻、黑米、桑葚、黑木耳。

    种子类:核桃、栗子、枸杞子(平补肝肾之精)。

    参考典籍:《神农本草经》记载黑芝麻“主伤中虚羸,补五内,益气力,长肌肉,填脑髓。”枸杞子“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对改善患者虚弱状态有益。

    温润护阳,兼顾养阴:
    冬季虽寒,但燥气未除。肿瘤患者常因治疗(放化疗、靶向药)或疾病本身存在阴津亏损之象(口干、咽燥、大便干、皮肤干等)。因此,进补应避免一味大温大热(如干姜、附子、辣椒等易助火伤阴之品),宜选:

    平和温补:羊肉(性温但较平和,《本草纲目》载其“补中益气,安心止惊”)、鸡肉(温中益气)、牛肉(健脾益肾)。

    温润滋阴:山药(健脾益肾润肺,《本草经集注》称“补中,益气力”为上品)、银耳(滋阴润肺生津)、百合(养阴润肺清心)、莲藕(清热生津、健脾开胃)。

    推荐药膳(请在医生/药师指导下选择):

    家常版:山药羊肉汤(加少许姜、当归):温中健脾补肾,但羊肉用量不宜过大,且阴虚燥热者慎用。

    滋阴润燥版:沙参玉竹老鸭汤:适合阴虚明显的患者。

    气血双补版:黄芪当归炖乌鸡(气血亏虚者可用),黄芪补气固表,《本草纲目》誉其为“补药之长”。当归补血活血。

    重中之重:顾护脾胃之气!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李杲《脾胃论》)。肿瘤患者脾胃功能普遍较弱。所有补益之品均需脾胃健运才能有效吸收。进补务必:

    忌滋补过量、滋腻碍胃:如过量阿胶、熟地黄、肥甘厚味(油腻、甜食)。

    保证充足主食:米、面、粥(如小米粥养胃),给脾胃提供“动力”。

    适量加入理气健脾之品:陈皮(一两片入汤或茶)、白萝卜(生、熟性味不同,熟食偏于消食化痰下气)。

    少食寒凉生冷:生冷瓜果、凉菜、冷饮等。


    三、 经络导引与艾灸:通经络、扶阳气

    足浴暖身:

    立冬后坚持睡前用温水(可加入少许艾叶、花椒、生姜)泡脚15-20分钟,温通足部经络(尤其肾经起点涌泉穴),引火归元,暖身助眠。水温以舒适为度,避免过高烫伤。

    穴位按摩与艾灸(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关元穴(脐下3寸):培元固本、补益下焦。《难经》称其为“生气之原”。温和艾灸或按摩可温补元气。

    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健运脾胃、补中益气的重要大穴。《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按摩或艾灸可增强抗病能力。

    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肝脾肾三经交汇处,滋阴养血安神。按摩有益。

    肾俞穴(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温补肾阳。艾灸效果佳。

    注意事项:

    务必个体化!每位肿瘤患者的体质、证型、治疗阶段、症状都不同,以上仅为普遍性原则。建议患者在立冬前后,到六安市中医院肿瘤内科进行个体化体质辨识,在医生指导下精准定制养生方案和选择合适的药膳、膏方。切忌自行盲补!

    忌峻补猛攻:肿瘤患者体质脆弱,宜缓补、平补、食补为主,补药的使用必须非常谨慎。

    密切观察反应:如在进补或艾灸后出现口干舌燥、咽喉肿痛、腹胀便秘、失眠等“上火”症状,应及时停止并咨询医生。

    规律随诊:坚持规范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配合医生监测病情和调整方案是根本前提。养生是重要辅助,不能替代正规治疗。

    冬天不是结束,而是孕育。养精蓄锐,静待春来。(供稿:肿瘤内科)

    专家门诊时间:


  • 六安市中医院公众号
  • 六安市中医院视频号